tyc1286太阳集团|中国有限公司

国药之根,青春一生——追忆一代国药工匠冯根生的传奇人生|杭高投分享

2017-07-04 15:03:274564

作者/王小天   来源/经微信公众号人物LIVE授权转载

代国药工匠,胡庆余堂传人、著名浙商、企业管理大师、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冯根生老先生于2017年7月4日凌晨逝世!享年84岁!
他是中国“天下第一药局”最后一位传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界的唯一传承人。他也是中国国企在位时间最长的一把手,以84岁高龄依然掌控国有企业集团。

冯根生生平

1.png

冯根生

冯根生生于1934年,出身于中药世家。
1949年1月进入百年老店“江南药王”杭州胡庆余堂当小学徒,成为1949年以前胡庆余堂的关门弟子,开始了他至今已六十八年的国药生涯。
1972年,他在原胡庆余堂制胶车间的基础上,创建杭州第二中药厂。冯根生先生迅速将一个作坊式的中药加工场发展成为我国中药行业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企业之一,被国家医药管理局命名“全国中药行业样板厂”。
1992年,在杭州第二中药厂发展的基础上,冯根生创建中国青春宝集团公司,同年将集团所属的骨干企业杭州第二中药厂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成立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
1996年青春宝集团根据杭州市委要求接管杭州胡庆余堂药厂,运行半年迅速使胡庆余堂扭亏为盈。
2002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重奖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三位企业家:鲁冠球、宗庆后,还有冯根生,每人奖励300万元。这么大力度地奖励企业家,轰动全国。那年他七十岁。

穷则思变,变则通

去60年,从胡庆余堂末代弟子到现代中药企业青春宝董事长,无论是在和体制或是和市场的博弈中,他多是胜出者的形象。作为中药现代化的扛鼎人,冯根生书写了「青春宝」传奇。
冯根生的祖父、父亲都曾是 「红顶商人」胡雪岩创办的胡庆余堂的老药工。而他自己,在小学毕业后的第四天,就顺理成章地进入高悬「江南药王」牌匾的胡庆余堂当学徒。一学就是三年。
为什么读完小学就去工作了?「一个字——穷」,冯根生解释说,「穷不要紧,穷则思变,变则通嘛。」
回溯冯根生往后的事业生涯,「穷则思变,变则通」这七个字几乎贯穿了他的行动纲领,他大刀阔斧做出的历次改革都源于「思变」。
1972年,对冯根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那年7月,胡庆余堂一分为二,位于市区的母厂更名为杭州中药厂,位于西郊桃花岭下的制胶车间则自立门户,升级为杭州中药二厂。在胡庆余堂9个副厂长、副书记都不愿去郊区工厂的情况下,时任制胶车间主任的冯根生被任命为中药二厂厂长。
名义上是工厂,实际却是个破旧的作坊,一眼望去只有几只铁锅和数眼土灶而已。冯根生第一次召集工人开会时,全厂100来号人只能站在一间屋子里。当听到冯根生「十年内建成国内一流的中药厂」的豪言壮语,工人们都哄堂大笑。
冯根生可没有说笑,在阶级斗争为纲的文革岁月,抓生产是要冒政治风险的,他向隔壁啤酒厂借来水泥和铁锹,不眠不休地带领工人翻建了厂房;他还从全国延请懂药学的知识分子——这些当时世人避之不及的「臭老九」,全是他眼中研发新药制剂的宝贵人才。
中药二厂建厂十周年之际,有报章这样写道:「这个原作坊式的工厂,固定资产已达建厂时的近10倍,工业总产值从建厂时在全国排名第300位,跃升至第7位,职工人数增加了5倍……国家医药管理局将其列为全国中药行业样板厂。」

敢冲破制度阻力的“精卫鸟”

如果说「一穷二白」是那个年代赋予企业家的市场机会,那么经营权与所有权背离的国企制度,则是那个年代给国企掌门人的枷锁。
「冯根生敢说敢做,」与冯根生相识了近20年的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说,「他不甘碌碌无为的冲头脾性,在体制变革中扮演了‘出头鸟’的角色。」
更确切地说,他是一只风浪中搏斗的「精卫鸟」:1984年,他率先打破国企大锅饭,引进全员合同制;1991年,为抗议「上面」对企业经营的不合理干预,他公然「罢考」厂长考试;1992年,国企被取消了进出口权,他果断决定与外商合资,绕过机制弊端,解放生产力。
被问及为何敢于冲破制度阻力时,冯根生表现得像一个足智多谋的大企业家,他亮出底牌:「我童工出身,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我怕什么!」
冯根生在企业经营方略上的智慧和才华,早有展露。

2.png

有一段时间,全国的中药厂都在相似的品种里抢市场,冯根生当机立断,另辟蹊径,向保健品进军。于是四处采撷古方、验方,在搜集到的120个配方中,他认定明朝永乐皇帝用的「益寿永贞」可能是最有前途。
方子研制容易,观念转变却没那么容易。1979年,冯根生根据「益寿永贞」方试制的青春恢复片(后改名为青春宝抗衰老片)成功了,但是却迟迟拿不到生产批文。因为有人提出保健品是服务于资产阶级的东西,方向路线错了,贫下中农需要的是感冒药。
冯根生没有被唬住,他不慌不忙地掰起手指数数,「感冒药我有好几种呢。贫下中现在是吃不起保健品,但中国人永远穷吗?十年、二十年以后,中国农民富起来的时候,你怎么知道他吃不起。」
即便如此,批文还是拿不到。冯根生索性拉开生产线,「轰隆隆」生产起来,产品出了车间就外销,「外销不要批文」。

以权谋公,胆子越大越好

喊着「小车不倒尽管推」的口号,冯根生带领青春宝一度创造了年增长20%的国企傲人业绩。他的才华和心血带给他很多荣誉,1988年当选首批「全国优秀企业家」就是其一。那个年代,荣誉被视为商人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标准。
2003年,当他想组织同届优秀企业家获得者在西湖边聚聚时,却无意发现了一个令人脊背发凉的事实。20位当年的风云人物「死的死,病的病,逃的逃,抓的抓」,仍然在岗的仅三人,他是年纪最大的一个。
「我是国营企业经营者中的幸存者。」他感叹。
冯根生当然也遭遇过瞄向他的枪子儿。他的名言「以权谋公,胆子要越大越好,以权谋私,胆子要越小越好」被视为成功抵御外界侵扰、诽谤和毁损的保护罩。
「他是一个把私心控制到最小的人。奖金、分房,这些在国有企业很容易被抓住把柄的地方,他没有一己之欲。」杨轶清说。
上世纪80年代,冯根生曾经带队出国考察。走在异国大街上,一个雕刻精美的门把手吸引了他的注意力,「真漂亮」,同事们也称赞道。但是掂了掂袋中有限的外汇,谁也没敢动想买的念头。最后冯根生倾尽囊中钱币买了下来。
事情很小,回国后大家也都忘了。直到看到这个门把手出现在青春宝接待室的大门上,他们才幡然醒悟,「冯总原来不是给自己用的」。
也正是因为「以权谋公」, 为了不使国有资产流失,在与泰国正大集团谋求合资的过程中,他构想出令人叫绝的「母体保护法」。即在杭州中药二厂之上,再成立一个青春宝集团公司。这样,参与合资的就是子公司中药二厂。作为国有企业的母公司,依然具有品牌、秘方的所有权。
《浙江商业周刊》记载:合资时,中药二厂帐面净资产只有4600万,经冯根生力争,未入账的土地开发费、新品开发费、绿化雕塑费等也一一进入了评估范围,结果评估出了1.28亿! 

没有归程的国企“创业”之路

2000年前后,冯根生还做过多起令人咋舌的改革举动。有「儿子并购老子」,拯救胡庆余堂于濒临亏损的边缘;有职工激励计划,实行「工者有其股」;也有上书国务院,痛陈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存在的十大弊端。
随着年岁增长,冯根生逐渐萌生退休的念头——想想那些活跃在一线的企业家也不由感慨万千,和他差不多岁数的有鲁冠球,年轻点的有李书福,但他们中作为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竟然一个也没有。
他曾「诉苦」,「中央曾对民营企业提出跨越式发展的口号。而对国企,中央一再强调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从话语中足以看出国企发展之艰难。」
他也曾说,「国企老总实际上是‘保姆’。(青春宝)一个先天不足的孩子,国家没有给我一分钱,我省吃俭用把它带大,现在长大成人了,赚了很多钱,我还是‘保姆’,我想圆一个让我退休的梦。」
最早于2000年提交的「辞职」报告,直到2009年才批复下来,此时他已是76岁高龄。
据青春宝集团年轻员工的说法,老爷子退休后,仍然每天早早来到公司,先背着手慢笃笃巡视一遍厂区,瞧见举止懒散的工人照样会蹙紧眉头。
青春宝或者说国企「创业」,对于冯根生而言,就是一条踏上便没有归程的路。